top of page
搜尋

《發展中國家與已發展國家應承擔同等減排責任》

已更新:2024年6月13日

文:道場記者


辯題:發展中國家與已發展國家應承擔同等減排責任

正方:院長學堂

反方:瑪利諾修院學校(中學部)

賽果:(0:3)反方勝

最佳辯員:反方二副 林穎彤


【辯論道場】

辯論道場,武術中「道場」的意義,除了在於訓練人的技能,也在於培養待人處世的態度。我們希望透過辯論,建立一個讓同學培養思辯精神、鍛鍊心智的社群;賽事取名「辯論道場」,就是想為同學提供一個試煉的機會,在競技中力求精進首屆賽事共有七隊隊伍參與,以單循環形式角逐錦標。


【辯題分析】

環保重要,人人皆知。然而,多年來,國家之間從未就減排責任取得共識,原因在於要落實減排目標,必先限制經濟活動,令經濟發展受限。因此,各國於減排議題上,經常相互推卸責任。回歸辯題,先釐清雙方論證責任,正方需要證明需要減排,而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需要負上同等的減排責任。反方需要證明,不同程度的國家需要負上不同的減排責任,立場走向包括:發展中國家負上更多責任,已發展國家負上更多責任。


【同樣、同等、一樣】

開辯之際,正方提出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各自的減排難處。已發展國家有技術,有能力,但減排空間較少。發展中國家減排意識低,但對工業非常依賴。有技術,無減排空間,令兩者無法同等平台上減排,亦造成以往多次的減排失敗。此外,正方明顯了解到站方劣勢所在,開宗明義指出同等責任不等於量化,反指於同一問題上有一定承擔,就是同等。正方方案主張分工,發展中國家減排,已發展國家提供減排技術。筆者認為,正方立場只是證明發展中國家與已發展國家同樣有責任,兩者可以以不同的方法履行責任,但為甚麼能滿足辯題中的同等?還是老問題,同等的概念可以脫離量化嗎?


反方的主線背景清晰交代減排責任,發展中國家與已發展中國家定義。同時,反方交代立場,反方認為已發展國家應負上更多責任。反方將論點分割成兩個時空。第一,歷史視角。反方認為現時氣候問題由已發展國家造成,應該由已發展國家負上歷史責任,減排更多。第二,現實情況。發展中國家國內問題嚴重,貧窮饑荒隨處可見,無法承擔減排責任。筆者認為反方主線能盡其論證責任,但未有就正方提出的同等定義作進一步挑戰。


【第一攻:盤問】

辯論道場於雙方主辯後設有盤問環節,以加快比賽節奏,同時考驗隊伍選取戰場能力。人選方面,被盤問者必須為主辯。


第一輪盤問,由正方二副發起,反方主辯回應。

正方指出《巴黎協定》失敗因為非每個國家都減,以及對美國唔公平,要求已發展國家負上更大責任會否重蹈覆轍?反方指出,所有國家都需要負上責任,但發展中國家因能力不足,只可以負上較少責任。正方指出,無能力不等於無責任,所以由已發展國家比技術發展中國家減排。反方回應,由已發展國家協助發展中國家減排。


第一輪盤問,筆者認為有幾個問題尚未解釋。


第一,已發展國家的取態。正方認為以往要求已發展國家付出,令減排談判破裂,但同時要求已發展國家提供技術,但為甚麼需要提供技術,而不願減排?


第二,正反方方案分歧收窄。正方認為兩者形式不一,但責任同等。但反方認為,已發展國家協助發展中國家減排,等於已發展國家負上更大責任,但未有論證。


第二輪盤問,由反方二副發起,正方主辯回應。

筆者認為第二輪盤問的步步進逼相當精彩,反方以極簡邏輯,瓦解對手方案。反方問,同等是甚麼?,同等是否一樣?,承擔不同責任,如何同等?,又比如成,我方一分力,友方出九分力,是否同等?筆者認為本輪單挑向正方施予極大的論證壓力,要求對手證明,形式不同但如何承擔同等程度的責任?甚至,同等應承擔一樣的責任形式。


【副辯交鋒】

正方一副歸納出反方認為分配責任應按歷史責任,但現時主要造成排放的是發展中國家,為甚麼不提供技術,協助發展中國家減排?再者,以往減排責任只落於已發展國家經常令談判破裂。筆者認為正方一副更需要回應同等定義上的質疑,而且正方亦要證明已發展國家提供的技術能負責同等的減排責任。同時,正方可以要求反方證明,已發展國家有甚麼動機去肩負更大的減排責任?反方一副能跟隨盤問所展開的戰場,繼續追問「一分力,九分力」說法,指出正方案有證立辯題。同時,反方繼續補充資料說明現時氣候問題,亦由現時已發展國家所產生,應由已發展國家用家自負?但同樣地,反方未有有效回應正方減無可減的質疑。


正方二副指出,同等責任就如分工,一個負責資金技術,一個負責減排。其中一個類比是,假設全球人類都需要減肥,但您已瘦得無肉可減,就唯有改變實行方式,變成鼓勵其他人減肥。筆者認為這個類比相當有意思,親力親為減肥與鼓勵減肥是否同等?未必,如果親力親為減兩公斤,鼓勵別人減只有一公斤,方法不同,程度不一,但貢獻對等嗎?因此,筆者認為正方未有解釋,已發展國家提供的技術能減少多少排放,始終難以證明同等。反方二副指出,正方犯下兩大錯誤。第一,已發展國家有能力繼續減。但筆者在此戰場難以分出高下,因為雙方提供的資料不足以得出結論。第二,同等需要量化責任。筆者認為反方二副識別戰場的能力頗強。


【結語】

總括而言,整場戰場具有觀賞性,特別是雙方處理同等責任的戰場,亦別出心裁。筆者尚有幾點愚見,期望拋磚引玉。


第一,減無可減?

相比起資料,雙方全場更著重於推論,但正因資料補充不足,令後場推進空間少。舉例而言,正方重複指出,已發展國家減無可減,但具體面對甚麼不可克服的問題?強行減又會帶來甚麼問題?甚至套用正方邏輯,要求已發展國家一次過還清歷史債務,又會對國內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?跳入反方,發展中國家減排面對問題更大,要求同等,對國內經濟帶來甚麼問題?已發展國家以技術換「減排優惠」,具體可以貢獻多少減排成效?


第二,減與不減?

筆者認為正方主線有心思,但同時亦有較可惜的地方。正方全場價值大打分工合作,但正方更需要以例子證明,兩個國家可以以分工方法承擔減排責任。舉例而言,假設美國已經減無可減,但可以向墨西哥輸出,價值千億,全數安裝,可令墨西哥減排達標的太陽能板。一方面美國墨西哥都唔需要以經濟換減排,另一方面減排目標又可以達到,避開以往因經濟與減排互相抵觸帶來的困局。


力爭勝利,不是道場的價值。真正的道場,力求進步,思辨至死,才是道場精神。 (如欲觀賞賽事,請到辯論道場YouTube https://youtu.be/4bH_meZmnvc。)


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